(1)《诗经》
‘①《诗经 郑风 将仲子》:
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,无折我树杞。
岂敢爱之,畏我父母。
伸可怀也,父母之言,亦可畏也。
将仲子兮,无逾我墙。无折我树桑。
岂敢爱之,畏我诸兄。
仲可怀也,诸兄之言,亦可畏也。
将仲子兮,无逾我园,无折我树檀。
岂敢爱之。畏人之多言。
仲可怀也,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
意译:
请老二呀,不要翻邻居的墙,不要踩断我家的杞柳树。
哪里敢吝惜树,是怕我父母说闲话。
你虽然令人思念呀,可父母的话,也是可怕的呀。
请老二呀,不要翻我家的墙,不要踩断我家的桑树。
哪里敢吝惜树,是怕我那些哥哥说闲话。
你虽然令人思念呀,可那些哥哥的话,也是可怕的呀
请老二呀,不要翻我家菜园墙,不要踩断我家的檀树
哪里敢吝惜树,是怕别人家说闲话。
你虽然令人思念呀,可人们的闲话,也是可怕的呀。
含义:古代婚姻的规矩颇多,须遵父母之命,自由恋爱可能招致父母的诘难和众人的闲言。姑娘盼见情郎却又提心吊胆,幽会之时总有些诉说苦衷的柔声细语。姑娘渴望情郎深夜逾墙闯入闺中,而那冤家偏偏莽撞得很。攀上树枝,越过里墙、宅墙、园墙,步步深入。姑娘又喜又慌,喜悦而有“哪是吝惜树枝”的调侃.惊慌而有害怕亲人邻人之言的诉说。
考证:杞、桑、檀是植于那三道墙下的树。杞树,即杞柳。落叶灌木,叶子呈长椭圆形,生在水边,枝条可用来编器物。而非枸杞树。桑指桑树。檀指檀树.落叶乔木。木质坚硬,可用来制造家具、农具和乐器。
(2)《诗经?雅?小雅?北山》:
陟彼北山,言采其杞。
偕偕士子。朝夕从事。
王事靡监,忧我父母。
溥天之下。莫非王土。
率土之滨。莫非王臣。
大夫不均。我从事独贤。
四牡彭彭,王亭傍傍。
嘉我未老,鲜我方将。
旅力方刚。经营四方。
或燕燕居息。或尽瘁事国。
或息偃在床,或不已于行。
或不知叫号,或惨惨劬劳。
或栖迟偃仰。或王事鞅掌。
或湛乐饮酒,或惨惨畏咎。
或出入风议。或靡事不为。
意译:
去登上那北山,为了采枸杞。
强壮的士子,早晚都役于王事。
官家的事儿没个完,使我父母忧愁。
普天之下,哪一处不是王土。
四海之内,谁不是王的臣仆。
执政者不公平,使我独个儿劳苦没空闲。
四匹马奔跑忙,官家事繁重难当。
夸奖我说我还没有老,称赞我说我正强壮。
就因我筋力强劲,令我奔走四方。
有的人在家里享安逸,有的人为国事尽瘁。
有的人高枕无忧,有的人为王事辛劳。
有的人从不知烦恼,有的人忧虑劳累。
有的人随心所欲,有的人为官家事忙碌。
有的人以酒取乐,有的人怕得罪胆小慎为。
有的人只会放声高论,有的人为官家事什么都干。
含义:朝中大员不理国事,下层官吏疲于奔命,诗人深感不平。前面三鸣不平,一鸣朝夕从事却采杞充饥的不平,二鸣王臣遍地、惟我独劳的不平,三鸣年虽未老却不堪奔命的不平。后三章各句都以“或”字领起,从行为和心态上铺陈劳逸不均的现实,形成反差强烈的对比,议论中穿插描写,怨愤一泻而出。
考证:“言采其杞”的“杞”,是指“枸杞”。该诗说明古时下层官吏,生活清苦,而要上北山去采集枸杞充饥。作者认为,采来充饥的可能是枸杞的叶及果实。枸杞叶学名天精草,江苏一带居民称之“枸杞头”、“枸杞菜”。本诗表明,我国民间食用枸杞源远流长。
(2)((神农本草经》《神农本草经?木(上品)》记:枸杞“味苦,寒。主五内邪气。热中消渴。周痹。久服,坚筋骨、轻身、不老(《御览》作耐老)。一名杞根。一名地骨,一名枸忌。一名地辅。生平泽。”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日:“今考本经(注:即《神农本草经》)止云枸杞,不指是根、 茎、叶、子。别录(注:即《名医别录》)乃增根大寒、子微寒字,似以枸杞为苗;而甄氏药性论乃云枸杞甘、平,子、叶皆同,似以枸杞为根;寇氏衍义又以枸杞为梗皮.皆是臆说。按陶弘景言枸杞根、实为服食家用。西河女子服枸杞法,根、茎、叶、花、实俱采用。则本经所列气味主治。盖通根、苗、花、实而言,初无分别也。后世以枸杞干为滋补药,地骨皮为退热药,始歧而二之。窃谓枸杞苗叶味苦甘而气凉.根味甘淡气寒,子味甘气平。气味既殊。则功用当别。此后人发前人未到之处者也。”
(3)沈括《梦溪笔谈》《梦溪笔谈》述:“枸杞,陕西极边生者。高丈余。大可柱.叶长数寸,无刺。根皮如厚朴,甘美异于他处者。<千金翼>云.甘州者为真.叶厚大者是。大体出河西诸郡.其次江池间圩埂上者。实圆如樱桃。全少核.暴干如饼。极膏润有味。”
(4)苏颂《嘉枯图经本蕈》 <嘉祜图经本草>日:。今处处有之。春生苗,叶如石榴叶而软薄堪食.俗呼为甜菜。其茎干高三五尺.作丛。六月、七月生小红紫花。随勰便结红实,形微长如枣核。其根名地骨。《诗?小雅》云:集于苞杞。陆玑诗疏云:一名,苦杞。春生,作羹茹微苦。其茎似莓。其子秋熟,正赤。茎、叶及子服之,轻身益气。今人相传谓枸杞与枸棘二种相类。其实形长而枝无刺者。真枸杞也。圆而有刺者,枸棘也,不堪入药。”
(5)寇宗爽《本草衍义》.《本草衍义》述:“枸杞当用梗皮,地骨当用根皮,枸杞子当用其红实,是一物有三用。其皮寒,根大寒。子微寒。亦三等。……今人多用其, 子。直为补肾药,是曾未考究《经》意。当更量其虚实、冷热用之。”耄 (6)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《本草纲目》记:“古者枸杞、地骨皮取常山者为上,其鏊他丘陵阪岸者可用,后世惟取陕西者良.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。今陕西之兰州、灵州、九原以西。枸杞并是大树,其叶厚、根粗;河西及甘州者,其子圆如樱桃,暴干紧小,少核。干亦红润甘美,味如葡萄,可作果食,异于他处者。”
(7)安沙舟、刘晓媛《枸杞》《枸杞》第一节,《枸杞的本草考证》中说:“但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还有含混之处,明显地提出4种原植物,前面的两种无误。而后两种尚不知为何物。如产兰州、灵州(今灵武或中卫)、九原(今包头)者为‘大树,其叶厚根粗’。产于甘州(今张掖)者‘其子圆如樱桃……味如葡萄,可作果食’。但可以明确一点,当时的上品商品枸杞子还是西北地区所产,这是它的果实,至于原植物可能多未见实物,形态多系口头相传。于是有了‘株高一丈。茎粗如椽,叶长寸’的说法。”
本文指出的是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所说“枸杞树”一说,可能为误传。
《枸杞》又提及:“据今人的研究,产于甘州的枸杞为土库曼枸杞。前苏联的一位专家认为土库曼枸杞只分布于伊朗、阿富汗以及土库曼一带,我国不产,她根据花丝基部的花冠筒内壁同一水平的短毛、浆果有较多的种子、种子小等特征。把分布于我国及中亚的这种植物命名为新疆枸杞。路安民也同意这种看法,在《中国植物志》中采用了这个名字,也就是说土库曼枸杞就是新疆枸杞。以前新疆的北疆也产枸杞。商品名叫古城子枸杞,它就是新疆枸杞。就是说甘州枸杞与新疆枸杞是一种东西。前者仅为误认而已。”
(8)作者结语作为枸杞子的原植物有3种,即宁夏枸杞、枸杞与新疆枸杞。
原先认为的津杞子,证实为宁夏枸杞子,其原植物相同。故1977年版的《中国药典》只认定宁夏枸杞为正品。枸杞的果实,一般也收购.但严格讲应属于江南一带的草药“土枸杞”了。
|